• 代表通道丨杨宝玲:用三把“金钥匙”打开胡张庄村绿色发展之路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22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17

    新京报讯(记者张建林)3月8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“代表通道”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。有记者向全国人大代表、天津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玲提问:扎根农村基层40余年,如何和乡亲们一起,让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旧貌换新颜?

    3月8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“代表通道”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。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接受媒体采访。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

    44年前,杨宝玲从山东远嫁天津,来到了被称为天津“北大荒”的胡张庄。2006年,村“两委”换届时,她当选为村委会主任。在2010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,她许下承诺,要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。

     

    “特别是2018年,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,新职务新职责使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,不过我始终记住一个理:作为一名党员和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,就是要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跑,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承诺。”杨宝玲说。

     

    过去,胡张庄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,有着“芦苇荡、盐碱地、土坯房,有女不嫁胡张庄”的先天缺陷,但是也有着“土壤中含大量钾元素,种出来的葡萄口感甜、味道香”的资源优势。问题摆在面前:如何打开乡村发展症结、实现全面振兴的使命?

     

    杨宝玲说,她与乡亲们反复思考和掂量后,逐步找到了三把打开绿色发展之路的“金钥匙”。

     

    第一把“金钥匙”是让葡萄藤结出“致富果”。2008年,杨宝玲带领大伙制定了胡张庄村发展规划,以葡萄这个优势产业为抓手,通过硬化田间道路、疏通沟渠、提升改造电线线路、建设农业生产用房和冷库、引进大棚种植项目、和葡萄酒厂建立营销网等措施,彻底改变了乡亲们“谈天色变”的历史,打通了农产品向外运输的“致富之路”。

     

    第二把“金钥匙”是让盐碱地长出“丰收苗”。胡张庄村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,除有2000亩的葡萄园外,还有3000亩的养殖水面。当地坚持一手抓葡萄种植,一手抓水产养殖,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使昔日的盐碱地变为乡亲们发家致富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     

    第三把“金钥匙”是让“北大荒”种出“幸福花”。目前,胡张庄村正在深挖各类资源,打造集田园风光、休闲采摘、文化旅游、教育研学为一体的“沽上田园”项目,实打实地跑出了乡村振兴的“加速度”。

     

    编辑 刘梦婕

    校对 刘军
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